建材采购网

古建筑物与文物保护的防雷措施

信息来自:河北诚安防雷器材科技有限公司 王书霞 0317-8030155 18713689388  发布日期:2014年6月10日
河北诚安防雷器材科技有限公司是我国首家专业从事接地防雷铜包钢复合材料研发和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诚安主要生产电解离子接地极、铜包钢绞线铜包钢接地极等优质产品
千百年来古建物遭雷击,或因雷电起火被焚毁的事件不胜枚举。例如:明朝时北京故宫前朝三大殿三次遭雷击被焚,永乐十九年,三殿(当时名奉天、华盖、谨身)遭雷击焚毁,十年后,明正统五年时才修复;嘉靖三十六年“大雷雨,戌刻火作”,三殿被焚殃及午门,至嘉靖四十一年才修复,更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万历二十五年归极门雷击起火,延至三殿,一时具烬,20年后,天启四年才重建完工。清光绪十五年,天坛祈年殿遭雷击焚毁。1969年,承德避暑山庄普佑寺,因未安装避雷设备,遭雷击起火,著名的法轮殿和周围群楼、配殿94间全部付之一炬;2004年5月11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经消防人员奋力扑救,大殿才免遭劫难,但仍有部分建筑被毁。
中国的古代建筑遗存是几千年中国古老文明的宝贵遗产,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仅存的文物古迹弥足珍贵。中国的古建筑物以其独特的结构、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而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发展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承载的建筑思想、建筑美学和营造法式贯穿于秦汉以至明清两千余年,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光大。因此,保护古代建筑遗存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
 现代建筑防雷技术,是建立在西洋式的建筑形式和现代建筑结构基础上的。依据建筑物防雷原理如何进行中式古建筑防雷保护,目前尚无相应的规范标准,这需要文物界、建筑界和防雷界共同努力,制定适式建筑的防雷设计标准和施工工艺标准。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无以伦比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用途、规制、等级区分,外形上总体有庑殿式、歇山式、悬山式、硬山式;按屋顶形式区分有攒尖顶、卷棚顶等;按格局区分有殿、堂、楼、阁、亭、榭、廊、厦、坊、塔等;按建筑层级区分有单檐、重檐,以致多檐。除石坊、砖塔外,屋架主要为木结构,梁、柱、斗、拱、檩、椽、窗、扉均为木材制作。
  雷电灾害是文物古建筑遭受破坏的主要自然灾害,雷击除直接击毁古代建筑物构件外,还因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物大多为木结构,雷击将直接导致古建筑物起火,这将使古建筑大面积遭受损毁。据了解,目前大部分古建筑物未得到有效的防雷保护或防雷装置设施不完善,亟待在全社会加强古建筑物的防雷保护意识,使珍贵的古代建筑遗存免遭雷击毁坏。千百年的古建筑遗存一旦损毁,将不可复得。所以建立和完善古建筑物的防雷击措施迫在眉睫。
  现就我们所接触过的古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谈一些体会。
一、关于古建筑物防雷类别的确定
  目前普遍将国家防雷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作为新、改、扩建建筑物防雷标准执行。如何根据古建筑物的特殊结构和对防雷的要求,将古建筑物防雷标准纳入到GB50057-94之中,确定古建筑物防雷类别,是做好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基础。
  按GB50165-92第5.3.1条的规定,古建筑物分为三类:
  *一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
  第二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
  第三类:其它古建筑物。
  以上的古建筑分类如何与防雷分类结合,GB50165-92第5.3.4条*一款做了如下规定:防雷装置的选择与构造要求,对*一类古建筑,应专门研究,对第二类古建筑,应按*一类民用建筑考虑,对第三类古建筑,应按第二类民用建筑考虑。
  根据国家现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的防雷分类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来确定。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物根据其大小至少应划为二类以上防雷建筑物。
  在GB50057-94中,*一类防雷建筑物是指有爆炸危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损失和人身伤亡者。但古建筑屋架大多为木结构,亟易起火燃烧,在*一类古建筑物中属于“国宝”级的和列入联合国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大型古建筑群应参照*一类防雷建筑物标准进行防护。因为这些古建筑物一旦遭雷击焚毁,将是国家和民族无可挽回的莫大损失,同时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莫大损失,所以*一类古建筑物上述部分应划入*一类防雷建筑物重点保护,*一类古建筑物其余部分及第二类古建筑物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古建筑物中,当古建筑物有电源线、信号线等引入内部,有大型金属构件、金属物体、使用电子设备时,也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除此之外的第三类古建筑物可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