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室内污染物分析状况
室内通风设备及新风工程全面解决方案:0136 3748 2497
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频繁、关系*密切的外环境之一。人类在各种社会活动、生活活动以及生产活动中,约有7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工作质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饰装修、大量电器产品和空调的普及、多种日用化学品的使用,以及建筑设计风格和中央空调使用导致的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等原因,致使室内产生大量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以及放射性污染物,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引发了大量健康问题,如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大楼并发症(BRI)和多种化学污染过敏症(MCS)等疾病。这些疾病有些很快出现症状,如眼睛、鼻子及呼吸道刺激和头疼、头晕目眩及疲乏;有些影响健康的反应要长期才有暴露出来,如呼吸器官疾病、心脏疾病及癌症。无污染是人们对室内空气品质的起码要求,也是绿色建筑必不可少的工程质量。为了保证建筑屋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必须严格控制室内的污染物含量,体现绿色建筑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
根据对室内空气中污物的处理原理不同, 可以分为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控制技术、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技术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净化技术。
室内空气污染源的控制技术是指从研究污染物产生的根源出发,控制污染物产生或散发到室内空气中技术,包括在建筑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散发量的全过程控制技术,针对特定污染的单项控制技术,以及绿色建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综合控制技术。
自然通风的功能在于稀释室内的气味和二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加快人体热量的散发,防止由于皮肤潮湿而引起的不适,同时实现室内环境温度的降低,因此自然通风对于建筑环境设计的意义重大。与机械通风相比,自然通风的换气量易受外界气象条件的影响,通风效果不稳定,但它无须消耗能源,因此节省了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符合“绿色建筑”对节能、环保以及经济性的要求。同时,它主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实现,无须庞大的设备和管道,便于管理 ,过渡季节有利于*大限度地利用室外空气的冷热量。另外,从舒适性的角度讲,人们通常更喜欢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自然风的轻抚。
机械通风与自然通风的不同之处,本质上就是通过机械动力有组织地强制室内进行通风换气。有了机械的动力、合理的气流以及与空调系统的结合,机械通风不仅具备自然通风的基本功能,如补充提供氧气、稀释污染或气味、改善室内的舒适度等,而且具有更突出的优势。一般来说,与自然通风相比,机械通风可具有更大的通风范围,通风效果更加稳定,能够较精确地控制室内空气环境指标,如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污染物浓度等的大小及分布情况。因而目前大多数公共建筑仍然采用以机械的通风方式。
然而机械通风的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能耗居高不下,病态建筑综合征频繁出现,温室效应悄然加剧……诸如很高兴类的现象已引起了业内广泛的关注。但不能因为这些表象就闻之色变,尤其是在绿色建筑中,避之唯恐不及。深究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可以归结于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种种环节中的失误和不足。如能合理设计、规范施工、精于管理,机械通风也能够在绿色建筑空气环境营造中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作用。
空气净化技术是指从空气中分离和去除一种或多种污染物的技术:应用空气净化技术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另一方面也是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途径。
根据空气污染物为分类可知:对于颗粒物一般采取过滤的立法;对于微生物类则利用臭氧、紫外线等杀菌;对于有机及无机有害气体则入利用化学氧化等方法去除。因而,根据作用原理及处理对象的不同,空气净化技术可分为四大类,即物理净化(气体过滤、气体吸附、负离子空气净化、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催化净化(湿式催化氧化、光催化净化)、机械净化、生物净化(生物过滤法、生物洗涤法、生物吸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