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初现回暖,“抢市场”让位“保利润”
2011年,全球光伏制造业一直处于“寒冬”之中。不过近来,在补充库存和德国行业补贴下调前抢装的推动下,行业渐显“回暖”迹象。
对上述回暖趋势的持续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产能过剩问题仍未解决之前,市场近期难以出现反转。
3月各大光伏企业交出的2011年年终答卷显示,全行业目前处于亏损之中。光伏企业的“排头兵”尚德(NYSE:STP)亏损超过10亿美元,英利(NYSE:YGE)亏损逾5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纷纷改变市场战略,由之前的抢占份额,变为守住利润,避免大幅度亏损。
由于市场需求远未跟上产能扩张的脚步,光伏业陷入了价格厮杀中。彭博新能源的数据显示,在上游多晶硅料成本快速下降的带动下,光伏组件价格在2011年大跌了47%。
成本压力之下,众多中小光伏企业已无法支撑。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称,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大型光伏企业,尤其是已在美上市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在去年的逆市中,上述企业的出货量都大幅飙升,市场集中度开始提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不理想,各公司净利润均较2010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
对上述回暖趋势的持续性,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在产能过剩问题仍未解决之前,市场近期难以出现反转。
3月各大光伏企业交出的2011年年终答卷显示,全行业目前处于亏损之中。光伏企业的“排头兵”尚德(NYSE:STP)亏损超过10亿美元,英利(NYSE:YGE)亏损逾5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光伏企业纷纷改变市场战略,由之前的抢占份额,变为守住利润,避免大幅度亏损。
由于市场需求远未跟上产能扩张的脚步,光伏业陷入了价格厮杀中。彭博新能源的数据显示,在上游多晶硅料成本快速下降的带动下,光伏组件价格在2011年大跌了47%。
成本压力之下,众多中小光伏企业已无法支撑。赛迪光伏产业研究所称,2011年已有20%的光伏企业完全停产,30%的企业陷入半停产。
大型光伏企业,尤其是已在美上市的企业,抗风险能力要强得多,在去年的逆市中,上述企业的出货量都大幅飙升,市场集中度开始提升。但是企业的收益并不理想,各公司净利润均较2010年出现了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