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采购网

“中国制造”为何成功

信息来自:广州市富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李先生 020-39965363 13825003868  发布日期:2013年5月15日
中国制造靠什么成功,能否坚持下去,中国制造的价值如何?这不仅关乎如何评价中国的现在,也关乎中国的未来。

  有一种声音非常强烈,即中国制造是建立在廉价劳动力、资源破坏、知识产权滥用等基础上的。因为上述要素无法持续,那么,中国制造是否有可持续性就值得怀疑。

  廉价资源的过度使用,上述观点确有一定道理,因为这些已然存在的现象无法否认。然而,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制造的成功轮不到中国,因为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在中国制造还没有崛起的时代,上述问题同样存在。只不过因为中国制造的规模化成功,上述问题被放大了。

  尽管我认为上述原因不是成功的主因,但质疑仍然值得重视,因为这样的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中国制造的危险性恰恰源于上述推理。

  中国制造的成功,除了资源性因素外,还有五项因素值得重视,一是中国传统价值在制造业中的凝聚,二是中国企业独特的组织因素,三是中国制造的战略空间,四是中国制造积累的后天资源,五是中国制造与中国市场的有效结合。

  

  成本基因、精细的小企业管理、集体勤奋、学习能力,这些中国传统价值在制造业中的凝聚,价值无限。这是中国制造立足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制造业可以转移,但文化难以转移。

  东方文化本来就有成本基因,世界制造业总是在亚洲国家间相互转移,是有道理的。中国人把成本管理做到极致的程度,世界罕有。格兰仕讲,普通企业降低成本是战术性,极限是5%,格兰仕降低成本是战略性的,空间无限。

  基于流程的大企业管理,中国企业不行。但中国人精于小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那些没有读过生产管理的小老板们,生产管理的能力惊人。以往人们认为制造业要靠规模经济,其实中国的小企业同样经济。

  集体勤奋是中国人的另一项人格特质,已经到了让老外吃惊的程度,勤奋不仅是美德,更是已经成为文化的习惯。

  一个美国人曾经撰文评价国家的文化传统,美国人是创新,日本人是品质,德国人是精密,中国人是学习。

  

  产业集聚、产业配套半径,则是中国制造业两大组织要素。这似乎也是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无论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或者企业,都有产业集聚的意识。所以,各级产业开发区“屡禁不止”。如果不是因为产业集聚的效应,中国的很多小企业是没有生存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