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磨机安装要求
球磨机安装要求:
㈠ 磨机安装可参照下列步骤:
1.基础验收。
2.磨机本体各部尺寸测量。
3.基础放线。
4.垫铁安放。
5.主轴承底盘就位并一次找正。
6.一次灌浆。
7.基础养护。
8.主轴承座的安装并一次精找。
9.磨体就位。
10.二次精找、二次灌浆。
11.磨内安装及磨外传动系统的安装。
12.安装润滑冷却系统。
13.安装进出料端操作平台和安全措施。
㈡ 基础
1.基础验收
基础验收包括以下内容:
① 为保证安装质量和进度,在磨机安装前应仔细清除灰浆,混凝土基础不应有裂纹、疏松、麻面、空洞和露筋等。
② 基础螺栓孔的布置和尺寸,应当允许有可能把机器底板任意一面偏移10~20mm。
③ 地脚螺栓孔内的底板要清理干净,孔内不得有杂物。
④ 根据磨机实际尺寸修改过的设备文件,检查磨机基础的外形尺寸,以及标高对厂房的相对位置是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2.中心标板
基础经过检查合格后,可根据磨机实测尺寸修改后的图纸在基础上埋设中心标板,其尺寸约为(150~200)×(30~60)mm,将其牢固埋设在基础表面上,然后标上中心标点,用冲子打出一个很小的冲眼(使用经纬仪投点),作为安装设备时挂中心线找正设备位置时的依据。
1)中心标板的埋设方法和要求:
a.中心标板应设在设备两端,每端一块,标板的中心要处在基础的中心线上,同一中心线上不应埋设三个中心标板。
b.中心标板埋设后应该露出基础表面3-5mm。
c.埋设中心标板时应使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灌固定牢,如有可能,应焊在基础钢筋上。
3.基准点
基准点是供作安装机械时测量标高的标准依据,是根据厂区零点测出它的标高并标明。
1)基准点埋设方法:基准点一般用铆钉制作,在长50mm的铆钉杆端焊上一块50×50,厚10mm的钢板或焊上两根50mm长的螺纹钢,将其埋在预订的地方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浇灌固定。
2)埋设基准点应注意事项:
a.基准点露出地面部分不得太高(不大于10mm)
b.埋设基准点的小坑,要作成上口小、下底大。
c.基准点应经常检查以避免地基下沉或其他原因而使其标高变更而未发现。
d.当不使用时,须用铁盒子盖好,以免破损,发现有损伤痕迹时必须重新测量才能使用。
e.基准点须埋设在便于测量标高的位置,距安装机器的测量面愈近愈好。
4.基础划线
基础划线是磨机安装过程中很重要的工序。对磨机安装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划线过程中必须充分领会,要按经过与实物核对修改后的安装图和基础图纸所给各项技术要求。
根据图纸在基础上划出磨机纵、横向中心线和基准点及传动装置的纵横中心线。
中心线确定后,应在中心标板上,冲出直径不大于1mm的中心点,在中心周围画上红色油漆园以示醒目,基础划线的质量要求如下:
1)两主轴承基础上的横向中心线距离误差不超过磨体热膨胀量的1/10*大不超过1mm。
2)中心标板上所指示的纵向中心线与图纸上的纵向中心线的位移不超过+3Mm。
3)磨体中心线与传动轴中心线必须严格平行,其间隔距离误差不超过+0.5mm。
4)对相邻基础必须测定,使对角线相等,以保证纵向横向中心线呈90度。
5.挂中心线:
挂中心线的目的是为了在安装过程中检查各部互相关系用。
㈢ 地脚螺栓的安装
1.敷设前处理
敷设地脚螺栓前,应将地脚螺栓上的锈垢,油质清除干净,但螺纹部分仍应涂上油脂防止生锈,检查螺母与螺栓的配合是否良好。
2.敷设地脚螺栓时,应使其垂直,不垂直度允差为1/1000。
3.拧紧螺母时应注意事项:
1)在地脚螺栓下面应加上垫圈;
2)螺母与螺栓都应当用锁紧装置;
3)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均应保证为平面接触以免地脚螺栓受到额外负荷;
4)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后,才允许拧紧地脚螺栓;
5)拧紧地脚螺栓应从设备的中间部位开始,然后往两头交错对角进行,同时施力要均匀,严禁紧定一边再紧另一边的作法;
6)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1.5~5个螺距。
㈣ 主轴承
1.轴承底盘
轴承底盘安装前应将其清洗干净,然后在轴承底盘的上表面上以轴承座与底盘的联结螺栓孔或侧加工面为基准,划出横纵中心线作为安装找正之准线,然后将地脚螺栓与底座一同安装在基础上,在底座下放好垫铁。而地脚螺栓与底座用专用套定位,用检查基础中心线的方法进行检查,并将底座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1)两底盘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一般应符合设计规定,如筒体与中空轴组装后的实际尺寸与设计不符时可按实际尺寸施工;
2)两轴承底盘的纵向中心线应平行,其不平行度允许误差每米不得大于0.5mm;
3)主轴承底盘的水平度误差每米为0.1mm,两底座标高允差为0.5mm,并且只允许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4)对主轴承底盘的标高位置,水平位置的调整,检验和相互位置校正合格后,就可用碎石混凝土浇筑轴承底座的地脚螺栓。
2.轴承座
将轴承座放在轴承底盘上,以轴承座的凹球面高中心点为基准点,用吊垂线的方法找出轴承座的垂直中心线,使其与轴承底盘的相应中心线重合。
轴承座与轴承底盘的接触面沿其四周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1mm,不接触长度不得超过100mm,累计长度不得超过四周长度的1/4。
安装后,应将轴承座的冷却水道接通,并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4MPa,保压时间为10分钟。(许多大中型磨机是没有冷却水通道则无须此试验了)
3.轴瓦
安装前应对轴瓦进行压力试验,其值不低于高压油泵的额定工作压力(32 MPa)试验保压不少于5分钟。轴瓦与球面应接触良好,其配合应符合图纸规定。
㈤ 磨体
1.安装磨体之前,应将主轴承内部及中空轴轴径彻底清洗干净,在吊装磨体时,绝对禁止在中空轴轴径上栓钢丝绳,以免划伤轴颈,在安装过程中要尽量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在轴瓦面上,当中空轴轴颈下落到快要和轴瓦表面相接触时,磨体暂停下落。此时,用柴油将轴瓦面冲洗一次,然后在其上加入少许润滑油再将中空轴落在轴瓦上,并注意不要碰上轴瓦。
磨体落在主轴承上面之后,要仔细检查,结果符合下列要求:
1)回转部分装在两主轴承上之后,应检查中空轴与主轴瓦的接触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2)两中空轴上的上母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偏差不应超过1mm,并只能使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3)进料中空轴的轴肩与主轴瓦之间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2.二次浇筑
对基础进行二次浇筑之前要拧紧地脚螺栓,并将轴承底座及垫铁上的油污、油漆、铁锈等清除干净,浇筑时水泥要捣实,不能有间隙或蜂窝等缺陷。
3.筒体内部机件
磨机筒内部机件多数带有方向性,如:阶梯衬板、扬料板、进出料螺旋筒和蓖板等。在安装这些带方向性的机件时,一定要按设备文件上的规定进行,不能装反否则会造成磨机无法生产。同时,背面放空部位应用水泥沙进行塞焊。
1)端衬板
端衬板和筒体端盖之间,为避免料浆或物料冲刷端盖(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要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将此间隙填满。在端盖上抹砂浆时,应先将特制的木销插在端盖的螺栓孔中,这样既保护了端盖的螺栓孔不被堵死。又留出了穿螺栓的孔眼,要注意木销的外边涂上一层润滑脂,这是为退出木销之用。
2)进出料螺旋筒
在安装螺旋筒时,首先检查螺旋的旋转方向是否和磨机的转向相符合,在进出料螺旋筒和中空轴之间,应加以入保温材料,石棉或岩面等。
3)隔仓板和出料蓖板
在安装隔仓板和出料蓖板时要注意:
a.安装隔仓板架时,要注意扬料板方向;
b.蓖板孔有进料端与出料端之分,方向不能装反;
c.两块蓖板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应用圆钢焊死;
d.筒体内部所有螺母,在磨机全负荷运转后,再次拧紧并焊死。
2.大齿轮安装
在磨体安装大齿轮之前,应将下部的齿轮罩装上,并检查大齿轮罩是否漏油。大齿轮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大齿轮止口端面与筒体法兰端面应内贴合紧密。如有间隙,应不大于0.15mm。
2)大齿轮在哈夫面对接法兰处的间隙应不大于0.1mm,此处的节距偏差不应超过0.05m(m-齿轮模数)
3)大齿轮装在筒体上以后,齿顶圆对两端中空轴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不得大于1.23Mm,端面跳动公差不得大于1.72mm。
㈥ 传动装置
大齿轮找正之后,即可进行传动装置的安装。其程序是:
小齿轮——主减速机——主电机——辅助传动
1.小齿轮装配后
1)大小齿轮的齿侧间隙应在1.4-2.4mm之间;
2)大小齿轮的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应小于40%,沿齿长不应小于80%,并且应居于齿宽的中部。
2.主减速机的安装。应符合该设备的随机“安装使用说明书”所附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主减速机慢速轴和小齿轮轴之间:轴端间隙为8~10,同轴度为φ0.1即此处两齿式联轴器中心线之间的径向偏差不大于0.1(说明:此数据是按减速机厂的规定)倾斜度每米不大于0.3(两齿式联轴器端面之间的轴向间隙,在沿圆周平均四个点的偏差不大于联轴器端面直径的万分之三)
必须指出:由于测量两个半联器之间的同轴度时,是用百分表相互之间为表座,去测量彼此的联轴器外径所得到的误差视为两轴的误差的,因此各半联器的轴孔和外圆的同轴度应首先在金加工时得到保证,否则这种测量和调整毫无意义。特别是齿式联轴器,加工有一定的难度,必须有良好的工艺工装保证。由于联轴器的问题而引发的磨机的震动,柱销断裂其它零部件的损坏乃至磨机无法运转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出厂前就必须严格检查联轴器组影响到其同轴度的参数尺寸!
3.主电机的安装,应符合该设备的随机“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
主电机和主减速机快速轴的同轴度φ0.05,即两联轴器中心线之间的径向偏差不大于0.05mm,倾斜度每米不大于0.05,即两齿式联轴器端面之间的轴向间隙,在沿圆周平均四个点的偏差不大于联轴器端面直径的十万分之五(说明:此数据是电机厂的规定的要求)(可参考图6)。
4.辅助传动的安装:它是通过两个斜齿离合器将主减速轴的另一端的快速轴和辅助减速机的慢速轴相连。安装后应保证在离合器分离时,中间空10mm的间距。
5.传动部分的电器安装
主电机起动柜距变电所*好不超过100米,越短越好,起动柜离电动机不得超过10米,以便在柜前操作时观察磨机的运转情况。
为了提高主电机的有功功率,建议用户加装进相机或电容器柜。
各电机的动力线,控制线都必须满足其耐压与载流量的需要。
㈦ 润滑系统的安装
1.稀油站的安装标高,应以被润滑设备的回油出口高于稀油站上回油进口450为原则,以保证回油压差,使回油顺畅。还应考虑到油箱的放油孔下留有接油容器的空间(做基础时应注意)。
2.所有的高低压油管、管接头的材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安装之前都必须酸洗,10%苏打水中和、热水清洗、吹干。
3.并列或交叉的管路,两管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防振动。
4.全部管路安装好之后,先由柴油代润滑油试运行。试运行前需注意:
1)将中空轴盖上,以防污物进入中空轴与主轴瓦之间;
2)将回油管在进入润滑站点断开,以防污物进入油箱。如此清洗2~3遍。
5.低压系统应在0.9MPa,高压系统应在于20 MPa下试压合格。
㈠ 磨机安装可参照下列步骤:
1.基础验收。
2.磨机本体各部尺寸测量。
3.基础放线。
4.垫铁安放。
5.主轴承底盘就位并一次找正。
6.一次灌浆。
7.基础养护。
8.主轴承座的安装并一次精找。
9.磨体就位。
10.二次精找、二次灌浆。
11.磨内安装及磨外传动系统的安装。
12.安装润滑冷却系统。
13.安装进出料端操作平台和安全措施。
㈡ 基础
1.基础验收
基础验收包括以下内容:
① 为保证安装质量和进度,在磨机安装前应仔细清除灰浆,混凝土基础不应有裂纹、疏松、麻面、空洞和露筋等。
② 基础螺栓孔的布置和尺寸,应当允许有可能把机器底板任意一面偏移10~20mm。
③ 地脚螺栓孔内的底板要清理干净,孔内不得有杂物。
④ 根据磨机实际尺寸修改过的设备文件,检查磨机基础的外形尺寸,以及标高对厂房的相对位置是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要求。
2.中心标板
基础经过检查合格后,可根据磨机实测尺寸修改后的图纸在基础上埋设中心标板,其尺寸约为(150~200)×(30~60)mm,将其牢固埋设在基础表面上,然后标上中心标点,用冲子打出一个很小的冲眼(使用经纬仪投点),作为安装设备时挂中心线找正设备位置时的依据。
1)中心标板的埋设方法和要求:
a.中心标板应设在设备两端,每端一块,标板的中心要处在基础的中心线上,同一中心线上不应埋设三个中心标板。
b.中心标板埋设后应该露出基础表面3-5mm。
c.埋设中心标板时应使用高标号水泥砂浆灌固定牢,如有可能,应焊在基础钢筋上。
3.基准点
基准点是供作安装机械时测量标高的标准依据,是根据厂区零点测出它的标高并标明。
1)基准点埋设方法:基准点一般用铆钉制作,在长50mm的铆钉杆端焊上一块50×50,厚10mm的钢板或焊上两根50mm长的螺纹钢,将其埋在预订的地方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浇灌固定。
2)埋设基准点应注意事项:
a.基准点露出地面部分不得太高(不大于10mm)
b.埋设基准点的小坑,要作成上口小、下底大。
c.基准点应经常检查以避免地基下沉或其他原因而使其标高变更而未发现。
d.当不使用时,须用铁盒子盖好,以免破损,发现有损伤痕迹时必须重新测量才能使用。
e.基准点须埋设在便于测量标高的位置,距安装机器的测量面愈近愈好。
4.基础划线
基础划线是磨机安装过程中很重要的工序。对磨机安装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划线过程中必须充分领会,要按经过与实物核对修改后的安装图和基础图纸所给各项技术要求。
根据图纸在基础上划出磨机纵、横向中心线和基准点及传动装置的纵横中心线。
中心线确定后,应在中心标板上,冲出直径不大于1mm的中心点,在中心周围画上红色油漆园以示醒目,基础划线的质量要求如下:
1)两主轴承基础上的横向中心线距离误差不超过磨体热膨胀量的1/10*大不超过1mm。
2)中心标板上所指示的纵向中心线与图纸上的纵向中心线的位移不超过+3Mm。
3)磨体中心线与传动轴中心线必须严格平行,其间隔距离误差不超过+0.5mm。
4)对相邻基础必须测定,使对角线相等,以保证纵向横向中心线呈90度。
5.挂中心线:
挂中心线的目的是为了在安装过程中检查各部互相关系用。
㈢ 地脚螺栓的安装
1.敷设前处理
敷设地脚螺栓前,应将地脚螺栓上的锈垢,油质清除干净,但螺纹部分仍应涂上油脂防止生锈,检查螺母与螺栓的配合是否良好。
2.敷设地脚螺栓时,应使其垂直,不垂直度允差为1/1000。
3.拧紧螺母时应注意事项:
1)在地脚螺栓下面应加上垫圈;
2)螺母与螺栓都应当用锁紧装置;
3)螺母与垫圈、垫圈与设备底座间,均应保证为平面接触以免地脚螺栓受到额外负荷;
4)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后,才允许拧紧地脚螺栓;
5)拧紧地脚螺栓应从设备的中间部位开始,然后往两头交错对角进行,同时施力要均匀,严禁紧定一边再紧另一边的作法;
6)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1.5~5个螺距。
㈣ 主轴承
1.轴承底盘
轴承底盘安装前应将其清洗干净,然后在轴承底盘的上表面上以轴承座与底盘的联结螺栓孔或侧加工面为基准,划出横纵中心线作为安装找正之准线,然后将地脚螺栓与底座一同安装在基础上,在底座下放好垫铁。而地脚螺栓与底座用专用套定位,用检查基础中心线的方法进行检查,并将底座调整到正确的位置。
1)两底盘的中心线间的距离一般应符合设计规定,如筒体与中空轴组装后的实际尺寸与设计不符时可按实际尺寸施工;
2)两轴承底盘的纵向中心线应平行,其不平行度允许误差每米不得大于0.5mm;
3)主轴承底盘的水平度误差每米为0.1mm,两底座标高允差为0.5mm,并且只允许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4)对主轴承底盘的标高位置,水平位置的调整,检验和相互位置校正合格后,就可用碎石混凝土浇筑轴承底座的地脚螺栓。
2.轴承座
将轴承座放在轴承底盘上,以轴承座的凹球面高中心点为基准点,用吊垂线的方法找出轴承座的垂直中心线,使其与轴承底盘的相应中心线重合。
轴承座与轴承底盘的接触面沿其四周应均匀接触,局部间隙不得大于0.1mm,不接触长度不得超过100mm,累计长度不得超过四周长度的1/4。
安装后,应将轴承座的冷却水道接通,并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4MPa,保压时间为10分钟。(许多大中型磨机是没有冷却水通道则无须此试验了)
3.轴瓦
安装前应对轴瓦进行压力试验,其值不低于高压油泵的额定工作压力(32 MPa)试验保压不少于5分钟。轴瓦与球面应接触良好,其配合应符合图纸规定。
㈤ 磨体
1.安装磨体之前,应将主轴承内部及中空轴轴径彻底清洗干净,在吊装磨体时,绝对禁止在中空轴轴径上栓钢丝绳,以免划伤轴颈,在安装过程中要尽量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在轴瓦面上,当中空轴轴颈下落到快要和轴瓦表面相接触时,磨体暂停下落。此时,用柴油将轴瓦面冲洗一次,然后在其上加入少许润滑油再将中空轴落在轴瓦上,并注意不要碰上轴瓦。
磨体落在主轴承上面之后,要仔细检查,结果符合下列要求:
1)回转部分装在两主轴承上之后,应检查中空轴与主轴瓦的接触情况,符合设计要求;
2)两中空轴上的上母线应在同一水平面上,其偏差不应超过1mm,并只能使进料端高于出料端;
3)进料中空轴的轴肩与主轴瓦之间的轴向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
2.二次浇筑
对基础进行二次浇筑之前要拧紧地脚螺栓,并将轴承底座及垫铁上的油污、油漆、铁锈等清除干净,浇筑时水泥要捣实,不能有间隙或蜂窝等缺陷。
3.筒体内部机件
磨机筒内部机件多数带有方向性,如:阶梯衬板、扬料板、进出料螺旋筒和蓖板等。在安装这些带方向性的机件时,一定要按设备文件上的规定进行,不能装反否则会造成磨机无法生产。同时,背面放空部位应用水泥沙进行塞焊。
1)端衬板
端衬板和筒体端盖之间,为避免料浆或物料冲刷端盖(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要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将此间隙填满。在端盖上抹砂浆时,应先将特制的木销插在端盖的螺栓孔中,这样既保护了端盖的螺栓孔不被堵死。又留出了穿螺栓的孔眼,要注意木销的外边涂上一层润滑脂,这是为退出木销之用。
2)进出料螺旋筒
在安装螺旋筒时,首先检查螺旋的旋转方向是否和磨机的转向相符合,在进出料螺旋筒和中空轴之间,应加以入保温材料,石棉或岩面等。
3)隔仓板和出料蓖板
在安装隔仓板和出料蓖板时要注意:
a.安装隔仓板架时,要注意扬料板方向;
b.蓖板孔有进料端与出料端之分,方向不能装反;
c.两块蓖板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应用圆钢焊死;
d.筒体内部所有螺母,在磨机全负荷运转后,再次拧紧并焊死。
2.大齿轮安装
在磨体安装大齿轮之前,应将下部的齿轮罩装上,并检查大齿轮罩是否漏油。大齿轮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大齿轮止口端面与筒体法兰端面应内贴合紧密。如有间隙,应不大于0.15mm。
2)大齿轮在哈夫面对接法兰处的间隙应不大于0.1mm,此处的节距偏差不应超过0.05m(m-齿轮模数)
3)大齿轮装在筒体上以后,齿顶圆对两端中空轴的径向圆跳动公差不得大于1.23Mm,端面跳动公差不得大于1.72mm。
㈥ 传动装置
大齿轮找正之后,即可进行传动装置的安装。其程序是:
小齿轮——主减速机——主电机——辅助传动
1.小齿轮装配后
1)大小齿轮的齿侧间隙应在1.4-2.4mm之间;
2)大小齿轮的接触斑点沿齿高不应小于40%,沿齿长不应小于80%,并且应居于齿宽的中部。
2.主减速机的安装。应符合该设备的随机“安装使用说明书”所附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主减速机慢速轴和小齿轮轴之间:轴端间隙为8~10,同轴度为φ0.1即此处两齿式联轴器中心线之间的径向偏差不大于0.1(说明:此数据是按减速机厂的规定)倾斜度每米不大于0.3(两齿式联轴器端面之间的轴向间隙,在沿圆周平均四个点的偏差不大于联轴器端面直径的万分之三)
必须指出:由于测量两个半联器之间的同轴度时,是用百分表相互之间为表座,去测量彼此的联轴器外径所得到的误差视为两轴的误差的,因此各半联器的轴孔和外圆的同轴度应首先在金加工时得到保证,否则这种测量和调整毫无意义。特别是齿式联轴器,加工有一定的难度,必须有良好的工艺工装保证。由于联轴器的问题而引发的磨机的震动,柱销断裂其它零部件的损坏乃至磨机无法运转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出厂前就必须严格检查联轴器组影响到其同轴度的参数尺寸!
3.主电机的安装,应符合该设备的随机“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
主电机和主减速机快速轴的同轴度φ0.05,即两联轴器中心线之间的径向偏差不大于0.05mm,倾斜度每米不大于0.05,即两齿式联轴器端面之间的轴向间隙,在沿圆周平均四个点的偏差不大于联轴器端面直径的十万分之五(说明:此数据是电机厂的规定的要求)(可参考图6)。
4.辅助传动的安装:它是通过两个斜齿离合器将主减速轴的另一端的快速轴和辅助减速机的慢速轴相连。安装后应保证在离合器分离时,中间空10mm的间距。
5.传动部分的电器安装
主电机起动柜距变电所*好不超过100米,越短越好,起动柜离电动机不得超过10米,以便在柜前操作时观察磨机的运转情况。
为了提高主电机的有功功率,建议用户加装进相机或电容器柜。
各电机的动力线,控制线都必须满足其耐压与载流量的需要。
㈦ 润滑系统的安装
1.稀油站的安装标高,应以被润滑设备的回油出口高于稀油站上回油进口450为原则,以保证回油压差,使回油顺畅。还应考虑到油箱的放油孔下留有接油容器的空间(做基础时应注意)。
2.所有的高低压油管、管接头的材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安装之前都必须酸洗,10%苏打水中和、热水清洗、吹干。
3.并列或交叉的管路,两管之间有一定的间距以防振动。
4.全部管路安装好之后,先由柴油代润滑油试运行。试运行前需注意:
1)将中空轴盖上,以防污物进入中空轴与主轴瓦之间;
2)将回油管在进入润滑站点断开,以防污物进入油箱。如此清洗2~3遍。
5.低压系统应在0.9MPa,高压系统应在于20 MPa下试压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