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DC53模具钢热处理原理
DC53是对SKD11进行改良的新型冷作模具钢,克服了SKD11高温回火硬度和韧性不足的弱点。韧性是SKD11的2倍,在冷作模具钢中较为突出,用DC53制造的工具很少出现裂纹和开裂,大大提高了使用寿命。DC53一般出厂硬度是退火状态≤HB255,但是大多数的模具需要高硬度,此时就需要进行热处理提高它的硬度。
DC53模具钢热处理一般采用的是激光热处理。激光热处理是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快速加热上件表面,然后依靠零件本身的导热性冷却而使其淬火。目前使用*多的是CO2激光,同频感应加热淬火相比,激光淬火后得到的淬硬层是极细的马氏体组织,因此比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具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激光淬火后上件变形量非常小,仅为高频感应加热淬火时的1/3—1/10,解决了易变形件的淬火问题。
DC53模具钢激光热处理主要又分为两种工艺: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凝硬化。
1、激光相交硬化是以高能量的激光束快速扫描工件,使被照射的金属或合金表面温度以极快速度升到高丁相变点rb低于熔化温度;当激光束离开被照射部位时,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处十冷态的基体使其迅速冷却而进行冷淬火,进而实现工件的表面相变硬化。这一过程是在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下完成的,所以得到的硬化层组织较细,硬度提高30%—50%,无表面热变形。
2、激光熔凝硬化是以很高的激光功率密度,在极短的时间内金属交互作用,使金属表面局部区域在瞬间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使之熔化。随后借助于冷态的金局基体吸热和传导作用,使已熔化的极薄表层金属快速凝固。激光熔化凝固硬化得到的是铸态组织,其硬度较高,耐磨性也较好。
本文由中山华氏模具钢技术部编辑。
DC53模具钢热处理一般采用的是激光热处理。激光热处理是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快速加热上件表面,然后依靠零件本身的导热性冷却而使其淬火。目前使用*多的是CO2激光,同频感应加热淬火相比,激光淬火后得到的淬硬层是极细的马氏体组织,因此比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具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及疲劳强度。激光淬火后上件变形量非常小,仅为高频感应加热淬火时的1/3—1/10,解决了易变形件的淬火问题。
DC53模具钢激光热处理主要又分为两种工艺:激光相变硬化、激光熔凝硬化。
1、激光相交硬化是以高能量的激光束快速扫描工件,使被照射的金属或合金表面温度以极快速度升到高丁相变点rb低于熔化温度;当激光束离开被照射部位时,由于热传导的作用,处十冷态的基体使其迅速冷却而进行冷淬火,进而实现工件的表面相变硬化。这一过程是在快速加热和快速冷却下完成的,所以得到的硬化层组织较细,硬度提高30%—50%,无表面热变形。
2、激光熔凝硬化是以很高的激光功率密度,在极短的时间内金属交互作用,使金属表面局部区域在瞬间被加热到相当高的温度使之熔化。随后借助于冷态的金局基体吸热和传导作用,使已熔化的极薄表层金属快速凝固。激光熔化凝固硬化得到的是铸态组织,其硬度较高,耐磨性也较好。
本文由中山华氏模具钢技术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