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采购网

玻璃幕墙折射的非理性眩光


  玻璃幕墙的采用始于上世纪初期,1919年~1922年间,密斯提出了将窗和墙合二为一、全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方案。他认为玻璃幕墙能起到反射作用,没有阴影,可以得出最简洁的造型,同时也能映现出周围景色,得到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这个玻璃幕墙的设想成为现代建筑技术进步的一块里程碑,但当时只用于建筑局部,而且规模较小。到了20世纪50年代,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一些著名的建筑大师们,在他们的创作中争先恐后地采用了玻璃幕墙,从而推动了玻璃幕墙的发展。

  玻璃幕墙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不过十几年,但由于它鲜明的个性和美学特点,形成了多彩而富于变化的城市景观,玻璃幕墙几乎成为现代建筑的标志之一,备受设计者青睐。有数据表明,自1985年北京国贸大厦兴建以来,北京类似的玻璃幕墙写字楼比比皆是,尤以朝阳区的CBD与海淀区的中关村居多,两地仅去年下半年的供应量就分别达到了百万平方米。

  过去几年之所以大量涌现此类建筑,实在是大众片面追求现代化形象的一个结果,在追求另类、独特的同时,往往牺牲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国外有几十年的经验和研究,但中国有实力的专长者并不多,缺乏一整套生态节能技术手段,缺少实用价值,进而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玻璃幕墙的副作用突显出来。

  首先,光污染现象严重。玻璃幕墙广泛采用膜玻璃或镀膜玻璃,它一方面可遮蔽太阳的直射光,改善室内热环境,降低空调费用,节能,减轻或防止室内“眩光”;而另一方面当灿烂阳光照在玻璃幕墙时,由于玻璃幕墙有反射,往往产生反射“眩光”。这种通过玻璃幕墙反射角度和聚集的量与太阳光不同,对人会产生强烈的刺激。这就是所谓的光污染或者光干扰。近年来,北京大片出现玻璃幕墙写字楼,夏天,当人站在这一栋栋光鲜耀眼的建筑边上,就像站在一口煮着沸水的锅边。

  光污染不仅给临近建筑物内工作生活的人们造成诸多不便和心理难以承受的恐惧感与眩晕,而且造成行进中的汽车司机和行人视觉的不适,影响视线甚至影响交通安全。比如北京玻璃幕墙使用最为密集的就是西直门桥、CBD、中关村等地,同时这些地段又是北京交通流量最大的地方,因为光污染和干扰造成的交通事故非常之多。

  其次,阳光直射玻璃幕墙后,会产生严重的温室效应。很多大厦从外观上看有种很现代、简洁的感觉,但里边却像一个大温室,又闷又热,不通风、不透气。从里往外看,明晃晃的玻璃对阳光和紫外线好像起不到过滤作用,为了整栋楼的整体外观,房间内的窗户又不能开得特别大,而楼道里的窗户一般人又无权开启。若没有空调,这样的房子简直不能待。比如北京西环广场今年3月28日开盘时,曾在T2座24层穹顶举行开盘仪式,据有关参加活动的人士描述,在长达一小时的仪式过程中,太阳射透毫无遮拦的全玻璃穹顶,投进整个活动现场,晒着出席者,尽管当时正值春天,依然有不适感,没等结束,已有不少人提前离开。

  最后,鉴于建筑材质的特殊,玻璃幕墙的安全性也不容忽视。如果说光污染和温室效应的结果是让人感觉不舒服,那么玻璃幕墙的安全隐患就会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数据显示,上海建筑幕墙检测中心对上海面积超过200平方米或幕墙高度超过20米的大中型玻璃幕墙工程的现状调查显示:931幢被查建筑中,约有90幢存在安全隐患,且越早使用的玻璃幕墙工程问题越多。

  由于黏结玻璃幕墙的硅胶、结构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失效,所以厂家对硅胶、结构胶承诺的保质期一般为10年。即便按照现行技术规范,玻璃幕墙的设计年限也不超过25年。另外,玻璃本身会因阳光照射、室内外温差、材料所含杂质或非常规负荷,而发生自爆。况且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玻璃幕墙只要遭遇地震,或是风力过大,或在高温下膨胀变形,或结构密封胶老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玻璃碎裂甚至脱落。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玻璃幕墙兴起的那段时期里,一些不具备资质的装饰公司承建玻璃幕墙,导致了一些不合格玻璃幕壁的产生,造成了许多事故隐患,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阴影。

  目前,玻璃的安装方法还不能使结构的变形完全不影响到玻璃,因此在高度或跨度较大的建筑中采用玻璃幕墙,必须与结构工程师密切配合,把变形量控制到最小。同时,特别要注意温度对玻璃幕墙造成的破坏。玻璃的强度是按四面支承均匀分布荷载计算的,如果施工不当,四角没固定好或忘拧螺丝,也会使玻璃易于破裂。

  基于玻璃幕墙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被使用,我们应该认识到,建筑不仅要讲求文化,更要注重深层次的人文关怀,因为建筑最终是给人使用的。倘若建筑无法照顾到使用者的利益,或者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利益,显然是不成功的。仅仅片面地追求现代化的外观形象,牺牲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十分不可取的。而且,环保节能已成为对将来建筑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探索新的建筑材料、建筑风格势在必行。